福州长护险评估人员:专业为尺,暖心守护失能群体
时间: 2025-10-07 08:45
  长期护理保险被形象称为“第六险”,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旨在为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护理保障,从而减轻其家庭经济和照护负担。福州市于2021年6月启动长护险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8月,全市累计受理失能评估申请19277人,通过评估17132人,累计享受待遇15621人。
  在政策待遇落地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默默付出——他们就是拥有医护背景的长护险评估人员。本次,我们聚焦这群长护险“守门人”,了解他们是如何将长护险政策的温暖传递到失能人员及家庭中的。
  医者仁心 温暖服务
  9月16日中午12时许,来自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孟超肝胆医院)的长护险评估专家林华英和陈素珍,如约来到长护险申请对象李依伯家门口。
  李依伯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糖尿病、肺炎、贫血等慢病,长期卧床,近日,其家人通过“福州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提交了长护险待遇申请。
  “您好!我们是受福州市医保部门委托,前来给申请长护险待遇的参保人员进行评估。这两位是此次开展评估的专家。”伴随着家门的打开 ,随行的经办人员介绍说。
  经过确认家属信息,宣读现场告知书、评估声明,家属签字等环节,两位评估专家立即为李依伯开展评估。
长护险评估专家林华英(右二)、陈素珍(左二)在给长护险申请对象李依伯做评估
  “老伯,中午饭吃了吗?”“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这位家属是您的什么人?”……林华英用亲切的寒暄,逐步打消了李依伯初见陌生人的顾虑。
  评估过程中,林华英、陈素珍两位评估专家严格对照国家标准,结合老人的疾病特点,重点观察他的认知功能、肢体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表现等。通过测试其进食、穿衣、行走等基础能力,详细在评估表上记录每一项功能缺失程度。
  在评估过程中,林华英了解到老人曾多次摔倒,反复叮嘱家属可增设扶手等设施防止老人再摔倒,并指导他们要多带老人晒太阳,并注意卫生、预防感染等。
  随着评估结束,临别之际,老人的家属对专家们的认真评估和暖心叮嘱连连感谢。
  两位评估专家表示,申请对象因为陷入失能,普遍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在严格执行评估标准的同时,也会通过适当的问候和心理辅导,尽力减少评估对象及家属的压力,从而获得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专业为尺 审慎评估
  作为长护险待遇政策的“守门人”,评估是否精准,不仅关乎失能人员及其家庭是否如实享受相关待遇,也关乎政策是否公平、基金使用是否安全。
  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孟超肝胆医院)作为福州市长护险定点评估机构之一,目前共有38名评估人员,其中多数具备专家资质。自获评评估资质起,就组织评估专家进行长护险评估培训,充分掌握长护险评估流程及标准。上岗之前,还会进行模拟评估,确保正式评估更加精准、高效。
  同时,医院长护险评估团队日常还会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确保评估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对于新加入评估队伍的专家,还会针对性开展“传帮带”工作,保障评估工作一致性。
  “评估工作必须审慎再审慎进行,才能确保将有限的医保基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参保人员。”两位评估专家一致表示。
  “被评估对象不同的情绪和状态,都可能对评估判断产生影响。”林华英指出,与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不同,长护险申请评估人员及其家庭有时会出现高估或低估自身失能程度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医护专业知识和评估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长护险评估专家在给长护险申请对象凌依姆做评估
  当天,在对另一名申请对象凌依姆老人进行评估时,刚开始,她表现得有些拘谨,反应也显得有些茫然。
  “你回答得很棒!”“您女儿把您照顾得很好!”……在评估专家陈素珍一句句温暖鼓励中,阿婆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随着交谈不断深入,她仿佛逐渐打开了话匣子,脸上的紧张神色也悄然消散。
  评估结束后,陈素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人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接受评估,结果才会更准确。这并非是一次简单冰冷的打分,而是一次专业观察、人文关怀与科学指导相结合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评估,更要沟通,帮助他们重建与社会的联结纽带,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
  多重保障 精准评定
  当天,两位评估专家一完成评估工作,就会立即将相关评估结果上传至长护险管理系统,同时,经办人员会将评估过程中的全程录像同步,经医保部门进一步审定后,方可确认申请人失能等级及享受待遇。
长护险评估专家在进一步核对评估结果
  评估工作是长护险政策实施的关键一环。对此,福州市医保部门在试点伊始,即在全国率先以国家卫健委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为基础,编制《福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评估标准》,与国家医保局2022年1月出台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有序衔接,保证了评估体系前后标准运用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上门评估21951人次,对评估结果不认可申请复评仅31人,复评率1‰,评估工作精准性、公正性得到验证。
  按照规定,评估人员必须具备医学、护理、康复、心理、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从事相关专业工作2年(含)以上;参加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熟悉评估操作要求;同时,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在工作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相关行业领域无不良信用信息记录。而评估专家,除须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有临床医学、护理、康复、精神心理等领域中级及以上职称和2年(含)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截至目前,福州市医保部门建立起完善的评估梯队,确保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
  此外,福州市医保部门积极运用“人脸识别、地理定位、大数据技术”等现代技术,构建从失能申请、受理、评估、照护、结算、监管等全链条监管系统,持续支撑长护险工作高效、安全运行。
来源:福州市医疗保障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