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心吊胆”到“安心”,一年多来,福州罗源黄老伯的家人经历了心态的180度大转变。这背后,是福州市长护险政策惠及失能家庭、纾解民生难题的一次生动写照。
家庭困境:双重压力下的照护难题
今年81岁的黄老伯因帕金森后遗症严重失能,长期卧床需长期专业护理。2024年初,其爱人因病离世,两个儿子因工作繁忙难以兼顾日常照料,家庭一度陷入“精神悲痛+照护缺位”的双重困境。家属坦言,“父亲离不开人,但我们既要养家又不懂护理技巧,每天提心吊胆。”
2024年3月初,长护险经办机构在社区走访中获悉情况后,主动对接黄老伯家属,向他们介绍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并协助家属通过“福州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提交了申请材料并受理成功。
3月12日,由医保系统双随机抽取定点评估机构评估专家上门评估,评估医生通过对黄老伯进行各项指标判定,黄老伯最终核定结果为重度失能患者,开始享受长护险待遇。
暖心照护:“技术+情感”双重介入
定点护理机构根据黄老伯家庭实际,安排从业20年的资深护理员提供每周3次、每次2.5小时的上门服务,服务涵盖体位转换、压疮预防、康复等专业项目,分别以“技术+情感”双重介入,重塑家庭照护生态,开展关节活动训练延缓肌肉萎缩、定制防压疮气垫床、降低并发症风险的科学护理,耐心疏导家属焦虑情绪,传授居家护理技巧的心理支持等。
“他们不仅是护理员,更像我们的家人!”黄老伯长子感慨,“父亲身上零压疮,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我们终于能安心工作了。”
科学评估:确保评估过程专业公正
此次黄老伯能快速完成评估,享受长护险待遇,得益于福州市建立的科学评估体系。
福州市医保部门在国内首创以国家卫健委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为主的长期护理保险评估标准,与国家医保局2022年1月出台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基本做到无缝对接,有效保证了评估体系运用前后标准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同时,为确保评估的专业公正,医保部门明确指定医护人员负责评估,并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设立“长护险评估人员培训基地”,培训内容涵盖评估标准、现场评估原则及方法,且必须通过严格的技能考核方可上岗。在失能评估方面,实行“评估人员抽取随机化、评估结果自动化、评估结果公开化、评估人员专业化、评估过程视频化”。
截至2025年4月底,福州市累计受理失能评估申请17350人,其中通过评估的14596人中包含重度失能11855人、中度失能2741人,累计享受待遇13701人。目前,福州103家护理机构、43家评估机构、4家商保公司17个网点、2431名持证护理员组成的保障网络,正为福州逾万家庭撑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