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托起失能家庭“稳稳的幸福”
时间: 2025-05-16 08:44
  温情照护:专业服务点亮失能家庭的希望
  在福州市鼓楼区一处老式居民楼内,护理员朱月娇正半蹲在床边,用温热的毛巾为林莺雪老人擦拭后背。她一边调整老人体位,一边柔声询问:“水温合适吗?咱们侧身擦擦背会更舒服。”随着热毛巾在背部上下擦拭,长期卧床的林阿姨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这温馨一幕,正是福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三年来的暖心缩影。
  林莺雪因重度腿部肌肉萎缩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两个儿子曾为照料母亲疲于奔命。"给妈妈翻身擦洗像打仗,生怕摔着凉着。大儿子陈先生回忆,兄弟俩因长期护理身心俱疲,工作生活一度陷入混乱。其家庭困境的转机始于去年底——通过政策申请后,护理员朱月娇开始每月12次上门服务,提供沐浴清洁、关节活动、压疮护理等41项标准化服务。大儿子陈先生感慨:“一礼拜三趟上门,洗身子、防烂疮每一步都按规矩来,这下总算心定啦。”

图1  护理员朱月娇正为林莺雪阿姨做擦浴护理
  制度破冰:从“保重度”到“护中度”,撑起民生保障伞
  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福州市2021年6月在福建省率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覆盖长期处于重度失能状态的参保职工,经专业评估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按每月1800元标准享受待遇,护理服务时长每月不低于30小时,其中机构护理按标准的75%支付,居家护理按标准的85%支付,有效缓解家庭照护经济与事务负担。经过三年实践探索,这项民生工程于2024年6月迎来重大突破——福州市首次将保障范围扩大至长期处于中度失能状态的参保职工,明确中度失能参保人每月可按1200元标准享受待遇,服务时长每月不低于20小时,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分别按标准75%、85%支付。以重度失能老人林莺雪为例,护理员每周三次上门服务,每次提供2.5小时的护理服务,长护险居家护理费用基金按标准的85%报销费用,每月为她报销1530元,切实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截至2025年2月,福州市累计受理失能评估申请15969人,其中通过评估的13403人中包含重度失能11349人、中度失能2054人,累计享受待遇12878人。目前,福州95家护理机构、42家评估机构、4家商保公司17个网点、2326名持证护理员组成的保障网络,正为福州逾万家庭撑起一片晴空。
  专业赋能:标准化服务破解“亲情困局”
  “看这护理计划表,朱护理还会记录我妈的饮食和身体状况。”小儿子陈先生指着墙上表格感慨。更让家属感动的是,护理团队手把手传授科学照护技巧,“现在我都懂得翻身要用巧劲,喂饭要调整体位防呛咳”。
  面对养老护理行业“招不来、留不住”的共性难题,福州在试点城市中首创政府投入、高校培训方式,建立医保牵头、人社和财政配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负责的培训机制,按人均补助1000元标准制定专业培训计划,确保护理培训质量,有效提升了护理服务专业性,规范了护理人员培训市场。护理机构负责人詹少南透露:“像朱月娇这样的护理员需通过医学理论、实操沟通双考核,持证上岗率100%”。目前全市已完成29期护理服务人员培训,通过培训考核的2571人已投放至护理服务市场。

图2 护理员朱月娇正为林莺雪阿姨叩背
  民生答卷:温暖守护照见城市温度
  当朱月娇结束服务时,林阿姨在护理日志上颤巍巍画下笑脸。这个瞬间,浓缩着福州长护险从“制度探索”到“民生普惠”的蜕变之路。下一步,福州市医保局还将重点聚焦农村、山区等服务盲区开展城乡居民失能人数摸底调研,形成服务供给能力方案、筹资测算方案、待遇政策方案,为城乡居民筹资扩面工作做准备。
  正如福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应对老龄化,既需政策托底,更需专业力量与制度创新同频共振。”这项凝聚专业力量与制度创新的暖心工程,正为全国应对银发浪潮提供“福州范本”,用制度温度托起“老有所护”的幸福图景。
来源:福建医疗保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