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期照护师:以专业照护助力“有福之州、幸福老人”
时间: 2025-07-29 09:14
  近期,福州陆续多批从业人员考取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群手握证书的照护者将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好照护失能群体,为更多失能家庭解困,助力打响“有福之州、幸福老人”品牌。
  日前,笔者走进一名失能人员家里,了解长期照护师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境。
  悉心照护赢得肯定
  7月22日中午,在重度失能老人叶依姆的家里,长期照护师石凤梅正细致地为她全身擦洗。
  数年前,叶依姆因突发心脏病,从极凶险的边缘抢救回来,但是经历心脏搭桥手术,加之各种基础病,叶依姆无法做幅度较大的动作,更无法下床行走,必须长期依赖呼吸机生活。起初,她的子女轮流照顾,但苦于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照护效果不佳,一家人心急如焚。2023年,当他们了解到福州市的长护险政策,立即为老人申请了评估并很快得以通过。
石凤梅在为叶依姆擦洗
  自认定为重度失能人员以来,叶依姆一直由石凤梅照护。当天,石凤梅手持一瓶药液给叶依姆涂药。原来,半年前,叶依姆因过敏导致全身皮肤瘙痒、发红、掉皮,石凤梅凭着多年的从业经验,主动帮她买了外用药,用药后,皮肤过敏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做久了,对失能人员常见的疾病也了解了不少。”石凤梅说道。
石凤梅在为叶依姆进行功能锻炼
  5年前,石凤梅原是一名养老机构护理员,一次偶然,她了解到福州市即将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便积极投身于长期护理事业。“从事这一行,既能帮助失能老人,当看到他们一点一点地好起来,自己也很有成就感。”石凤梅说。
  5年来,石凤梅累计服务约150名失能群体,得到广大失能人员家属的肯定。在她看来,做好长期照护,除了做好规定的照护,更重要的是要与失能人员建立互信。“他们普遍有一种自卑感,需要我们设身处地地想,用耐心、细心、爱心慢慢化解。”
  叶依姆的子女对石凤梅充满感激,“2年前,我们几个手忙脚乱,啥也不懂,母亲精神状态也不太好,经过石大姐的悉心照料,母亲像换了一个人,我们由衷地感谢长护险政策和照护人员。”
  国家认证更有底气
  石凤梅是福州较早获得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一员。在她看来,考取证书,不仅是对她专业技能的一次检验,也更加坚定了她的职业道路。
  “备考前,我还担心理论过不了,但是看了相关资料,发现大多是自己服务工作中遇得到的问题,顿时就有了底气。”石凤梅说。期间,她所在的护理机构也会定期组织相关培训,邀请三甲医院护理人员予以指导,空闲时间,石凤梅还积极用短视频巩固自己的理论和实操。
  经过认真备考,石凤梅顺利地通过了考核,成为高级长期照护师。按照长护照护师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三个等级,这是最高等级。
  随着证书的考取,石凤梅的职级和薪酬待遇也得到了提升。
  “证书不仅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认可,也增强了我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我将持续用专业技能和爱心服务更多的失能人员和家庭送去温暖。”石凤梅说。
  专业照护需求激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长,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4500万失能人员,按照国际通行的照护比例,专业照护人员需求超过1000万人,而从业人员仅30万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为应对这些新的需求和变化,2022年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两部门联合颁布了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
  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做好长期照护师培养培训工作,推进长期照护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根据通知,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年满十六周岁的劳动者,身心健康且具备长期照护职业能力条件的,均可自愿报名参加长期照护师培训。
  通知指出,开展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的机构,要按照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培训包、职业培训教材以及国家有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科学设定培训内容,分类设定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各地可采取理论课程及实践操作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参训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市劳动者可根据《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新职业工种和未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目录的通知》,自主选择相关机构(单位)咨询、参加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培训。
  福州一家长期护理定点机构负责人吴世荣表示,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巨大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长期照护师的“认证”有助于提升长护服务质量、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更好携手破解失能困境。
来源:福州市医疗保障基金中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